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移民变股东 分红长收益
——陕西省澄城县创新水库移民扶持模式促进增收
 
分享到:
2023-11-17
 

澄城县庄头镇宋家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大棚冬枣
  中国水利网站讯(记者 刘艳芹)“我们选择庄头镇宋家庄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试验田,开展水库移民资金投入农业经济组织折股分红项目,主要是为了变‘蜻蜓点水’为‘细水长流’,让移民群众能长期稳定受益。”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水库移民工作中心主任王小民说。
  澄城县是三门峡水库陕西境内移民定置县,共有移民5250户19946人。近年来,澄城县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以扶持区域特色产业、加快移民增收为方向,创新扶持模式,将水库移民资金投入农业经济组织,采取收益固定分红或依据投资入股占比合理分配的方式,实现水库移民扶持与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同向发力。
  找准“突破点”,建好创新扶持试验田
  长期以来,水库移民资金多投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这种“蜻蜓点水”的投资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难以发挥资金效益的再生产、再增值。面对这种困境,澄城县移民发展中心不断探索,寻求创新发展道路。
  2017年7月,经反复考察,澄城县移民发展中心选择庄头镇宋家庄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试验田,开展水库移民资金投入农业经济组织折股分红项目。
  澄城县庄头镇宋家庄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于2015年,占地800亩,是一个集蔬菜种植、瓜果采摘、销售收购、运输储藏、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
  澄城县移民发展中心投资水库移民资金119万元,吸引合作社投资70.7万元,移民户自筹4.7万元,分两期共建成36棚25亩大棚韭菜和3棚12亩的大棚冬枣,移民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并将项目委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库移民资金投入所得到的产业收益逐年以“2∶4∶4”的比例依次分配给村集体、合作社和移民户,惠及庄头镇8个移民村71户水库移民。
  “我们每年提取10%的收益作为产业发展基金,限定移民户每年所分红利不得低于移民资金投入年度平均额。”王小民说。
  锚定“关键点”,做优创新扶持好机制
  将水库移民资金投入农业经济组织并进行合理入股分红,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移民变股东,不仅增强了水库移民资金使用的可持续性,加快了移民资金与社会资金的融合发展,开创了利益联结分享经济,同时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培育扶持了以移民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助推了移民群众增收致富。
  “试点不是短期的‘盆景’,持续发展才有生命力。”面对试点的成功,王小民始终保持清醒理智。据他介绍,在持续探索中,澄城县移民发展中心将进一步健全项目管理流程,不断完善生产经营、账务公开、收入清算等制度,使试点项目始终沿着契合政策、惠利民生、产出高效的轨道运行。强化分类监管,对每年固定分红的加强前期产业收益预测论证,对依据当年产业效益进行分红的广泛吸收镇村干部和移民代表参与,确保账务公开透明、移民利益有保障。统筹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力量,及时解决项目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参与管理折股分红的镇村干部加强政策理论培训,对经营主体和移民户开展生产经营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和诚信教育,凝聚推动项目实施的强大合力。
  聚焦“延伸点”,拓展创新扶持工作面
  “我们两口子在园区务工,现在产业园不仅年年分红,每年也有两三万元,加上自家樱桃园,一年能收入十来万元。”正在庄头镇宋家庄现代农业示范园给樱桃树施肥的宋家庄村4组村民牛永高提起现在的生活,满脸都是笑意。
  “在移民等部门的扶持下,我们园区现在建成日光温室大棚35座,钢架大棚61座,采用最先进的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成功栽种多种经济作物。”澄城县君康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永民介绍。在合作社的精心管理下,庄头镇宋家庄现代农业示范园近年收益可观。
  庄头镇宋家庄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试点成功,让澄城县移民发展中心摸索到了前进的方向,更加坚定信心、迈开步伐,在全县选取现代农业园区、村集体经济等不同类别的试点对象,加大生产开发扶持力度。
  在现代农业园区上,发挥水库移民资金的撬动作用,融合苏陕协作、扶贫、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投资980万元,在各村建设大棚,种植果蔬,夯实水库移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上,投入移民资金403万元,融合镇政府投资,建设冷库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加快延伸产业链条,让水库移民分享发展成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3年11月17日
刘艳芹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