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水利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发表时间:2024-12-11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12月9日,水利部召开水利科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水利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水利科技创新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先进、实用的水利科技支撑体系。我们要深刻认识水利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把水利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聚焦重点领域集中力量、集智攻关,不断创造水利科技创新成果,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加快推进水利科技创新,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形势新趋势,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提升流域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健科技自立自强的“筋骨”,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我国水利科技创新取得长足发展,并跑、领跑领域进一步扩大,但水利科技创新能力仍需加快提升,仍有不少关键科技问题亟待攻关,水利治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活跃期,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趋势,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加快推进水利科技创新,是在极端天气事件趋多趋频趋强趋广背景下,更好应对风险挑战、保障我国水安全的现实需要。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频发,自古以来是我国基本水情。同时我国又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近年来,水旱灾害的突发性、极端性、反常性越发明显,水资源区域不平衡性更加突出,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水利科技创新在应对水安全挑战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围绕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工程等重点领域,聚焦行业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集聚科技资源,全力攻关“卡脖子”技术、加快锻造“撒手锏”技术,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提升我国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既以目标为着眼点,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又以问题为着力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要准确把握水利科技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引领推动、科技进步,查漏补缺、急用先行,夯实基础、行稳致远,完成好各项重点任务,特别是要按照此次会议部署要求,下大力气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水利科技创新力量支撑体系、水利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水利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体系、水利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水利国际科技合作体系等,提升水利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敢于啃硬骨头,善于运用创新思维、科学方法破解水利发展难题,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的强劲“动能”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势能”,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新征程上,水利科技创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水利科技创新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树立雄心壮志,发扬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朝着构建先进、实用的水利科技支撑体系,提升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能力的目标奋勇前进,为建成科技强国贡献更大水利科技力量。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12月10日
责任编辑:王瑜